加拿大的数字媒体企业“视觉资本”根据《自然・食品》期刊的权威数据显示,发布了一份全球粮食自给率排行榜。在这个涵盖了186个国家的名单里,中国表现出色,排名第三,仅落后于圭亚那和越南。
这个成绩真是令人震惊,毕竟中国可是拥有超过14亿人口的大国,人口基数大得惊人,吃饭的需求也很大,能取得这个成果,绝对算得上一个了不起的奇迹。
中国粮食自给率全球领先
这个排名是根据水果、蔬菜、肉类、主食、豆类坚果、鱼类和乳制品这7大类农产品的自给水平进行整体评价的。中国在这几项里,6个都达到了自给自足甚至多余的标准,尤其是蔬菜自给率高得吓人,达到了356%,稳稳站在了全球第一的位置。
就是说,中国的蔬菜产量不仅能完全满足14亿人平时的吃饭需求,还剩下不少。多出来的那些,根据全球平均人均蔬菜消费量算,也差不多能满足大概40亿人一年吃蔬菜的需要,简直了。
除了蔬菜之外,中国的肉类自给水平达到了 301%,主食自给率也有 170%,水果、豆类、坚果、鱼类啥的都实现了自给自足或者还有一些剩余,只有乳制品的自给率低到 29%,得靠少量进口来弥补。
再看看其他国家啊,美国常被说成是“农业大国”,结果在这次排名中居然没有进前 50 名,七大类农产品里只有四个达标,果蔬的自给率还不到 70%。这和它在国际上的农业地位真是差距挺大。
德国的农业比较单一,主要靠小麦和猪肉养活自己,结果在整体排名中没能上榜。而跟中国人口差不多的印度,也没有挤进前 50 的行列。
这样一比较,咱们中国的粮食自给能力就显得特别出众,堪称“别人家的孩子”,充分展现出强大的粮食产能和保障水平。
西方舆论的三观被颠覆
一公布这份全球粮食自给率的排名,立马在西方媒体和公众中掀起了巨大波澜,特别是在美国网民中反应特别“震惊”。长期以来,他们一直认为美国在农业方面是当之无愧的佼佼者,全球自给率肯定会排名前列,可没想到中国居然跑到前面,让他们大跌眼镜,完全没料到会是这个局面。
很多美国网民开始琢磨起自己国家农业的问题,慢慢意识到,虽然美国农业在规模和技术上都挺先进,但也有“偏科”的毛病。比如说,大豆产量特别多,几乎供过于求,可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就不够,导致在美国市场上,果蔬的价格竟然比肉和牛奶还贵,影响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。
对于中国乳制品自给率不高的问题,西方网友在了解情况后也有了新的看法。起初,他们觉得这可能是中国农业的一个软肋,但逐渐明白,这主要跟亚洲人的饮食习惯有关。因为乳糖不耐在这里挺普遍,从历史上的饮食传统来看,对乳制品的需求本身就不太高,所以并不存在中国乳制品生产能力不足的问题。
再者,中国提倡所谓的“大食物观”,鼓励大家多摄入肉类、鱼类、蛋类等多样化的蛋白质来源,这样一来,居民的营养结构就能保持均衡,不必担心乳制品供应跟不上会对健康造成影响。
中国粮食安全的坚实根基
中国之所以能在粮食自给方面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,绝不是偶然的,而是建立在坚实的战略基础之上。
中国一直坚守18亿亩耕地的底线,这条线就像保障粮食安全的命脉,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。为了提升耕地的品质和产量,累计打造了10亿亩高标准农田,这些农田在抗旱抗涝、稳产高产方面表现得特别不错。
国家一直坚决控制耕地“非农化”和“非粮化”,通过严格监管和政策引导,确保土地优先用在粮食生产上。在科技赋能农业方面,投入也很大,主要粮食作物的机械化水平超过80%,从播种、施肥到收割,每个环节都基本实现了机械化,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益。
现在,良种的推广覆盖率已经达到了100%,优质的种子为粮食的高产打下了坚实基础。农业科技的贡献比例也超过了60%,科技已成为推动粮食产量不断增长的重要动力,帮中国实现了“十九连丰”的好成绩,粮食供应保持了持续稳定。
从政策角度看,中国一直非常重视粮食安全,而且政策延续性很强。从古时候“食为政首”的治国传统开始,把粮食问题放在国家治理的首位,到新时代提出“粮食安全党政同责”,确保粮食安全责任落实到各级党政部门,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责任体系。
中国还建立了完备的粮食储备体系,国家储备粮的总量充裕,布局合理,能应付各种突发事件,比如自然灾害、市场起伏啥的,确保任何时候都有人能调度得着,有粮可用。另外,靠着完善的粮食市场调控机制,粮价保持稳定,保证市场运行有序,让老百姓能以合理的价格买到自己需要的粮食。
中国粮食安全的当代意义
中国在粮食安全方面的进步,不仅对国内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,还对全球粮食安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
虽然中国的粮食供需一直保持紧平衡,但国家依然坚持“以我为主、立足国内”的粮食安全策略,不断增强粮食生产能力。就像最近推动的千亿斤产能计划,采取加强农业基础设施、推广先进技术、选育优良品种等多种措施,持续提升产量,确保基本自给以及粮食绝对安全,把自己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。
这充分展现出中国在“紧平衡”之上,还能实现可持续的保障能力,无论国际局势怎么变动,全球粮食市场出现什么样的动荡,中国都能保持稳定的粮食供应,为国家的平稳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。
中国提出的“大食物观”这个概念,真算是粮食安全方面的一次新颖尝试。以前,大家对粮食的认识基本上停留在田地里种的谷物上,而这个“大食物观”则把食品的来源扩大到整个范围,森林里的菌类、山珍,江河湖海里的鱼和水产,统统都变成了重要的食物来源。
同时,大家也在积极探索植物蛋白、动物蛋白、微生物蛋白等多种蛋白源,这样一来,不仅能满足人们不断增长、越来越多样的吃饭要求,还能减轻主粮生产可能遇到的风险。这就像为粮食安全开启了一扇新门,让大家觉得保障的范围可以更大,方式也能多出几条路子。
从全球角度看呢,中国只用了大概9%的耕地和6%的淡水资源,就养活了近20%的人口,这个成绩本身就算是对世界粮食安全的巨大贡献了,给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粮食问题指引了宝贵的经验。而且,中国还积极开展国际农业合作,通过援助和技术输出等手段,帮助不少国家提升粮食生产水平。
比如说,派遣农业专家到非洲一些国家,教他们种植技术,提供优质的种子,帮当地提高农作物产量,改善粮食供应,这表现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担当。在全球粮食安全面临气候变迁、地区冲突、疫情等多重考验的时候,中国就像一座稳稳的灯塔,为维护世界的粮食安全发挥了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。
综上所述,中国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确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,那些曾经叫嚣着“饿垮中国”的西方观点,现在已经彻底被打脸了。
中国不仅能靠自己的能力养活超过14亿人,还能在全球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积极作用。相信未来,中国会在这条路上不断努力,采取更实在的措施,持续增强粮食保障水平,创造出更多令人惊叹的奇迹。
配资网络配资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